嘿,昨天晚上我也有去【台灣搖滾紀事】糯米糰:我的鳥王回來一樣很青春!。我也超~~~~~~級喜歡糯米糰的啊。
過去我只有在音樂祭之類的場合看過糯米糰,倒是不曾在 livehouse 看過這個樂團的專場演出,當年可以表演的地方現在大概也只剩地下社會還在,VIBE 和 @live 早都收攤了,河岸跟 The Wall 都還沒開始。雖然其實糯米糰也沒有消失那麼久,但總之我就是不曾看過糯米糰獨挑大樑的完整專場演唱會。
這麼多年下來,台灣挑明愛玩 funk rock 的(現役)創作樂團還是沒那麼多,教練、Fun People 等後輩在技術方面的進步可能已經超越吉他鼓手都荒廢了一陣子的糯米糰了,但若純論精神和趣味,卻還是只有糯米糰當年留下的作品仍然一直站在那個還沒被幹掉的位置。我想這是這場演唱會門票之所以在兩三小時內瞬間完售的主要緣故,即使據我在入場前目測,現場大概還是有至少三分之一甚至超過一半的樂迷當年沒有機會親眼親耳看過糯米糰的 live。
平平是 funk,糯米糰以 Red Hot Chili Peppers 為原始起點,向前溯及 James Brown 的影響,又朝後涉獵 Jamiroquai 太空牛仔之流的 disco-funk 變形,聽起來就是跟台灣其他那些玩 funk 的創作樂團聽起來很不一樣。歌詞取向的差異則直接源自馬念先頑皮搗蛋玩世不恭又還是具有清楚主見意識的聰明搞怪腦袋,賦予了這個樂團無可取代的個性乃至靈魂。
這個久違的組合要重聚開演唱會,意義上跟先前【台灣搖滾紀事】系列的四分衛大和解不同(但四分衛的貝斯鼓手也不是初代團員啊),倒跟更早前脫拉庫或上個月 1976 原始成員的久違團圓稍微接近些。
平心而論,四位團員的演奏演唱都有很多出錯掉拍忘詞之類的瑕疵,而且就算是全盛時期的完美演出,這些舊歌其實就編曲結構細節來說,使用的音符和弦節奏等也都沒有那麼複雜困難,是一個剛剛好還算夠漂亮的程度罷了。但是能夠在這個時代,在這個場地,這種舞台燈光音響規格看到糯米糰這個比五月天脫拉庫董事長四分衛亂彈都還要更早幾年出道的樂團的現場表演,心中的激動還是亂感動一把的。我擁有這個樂團的兩張專輯兩張 EP、跟林海峰合作的 live 合輯,還有馬念先與奇哥的 Project Early 三十而立卡帶和後來個人單飛的十八銅人單曲。
這個糰太好吃了,我可以再多嚼兩個。
最近去 LegacyTaipei 不管聽誰演出都覺得低頻不見了,喇叭擺放的位置方位也很難找到一個均衡又舒服的交會點。所幸至少這裡的燈光設備條件還是比 The Wall、西門紅樓河岸留言理想得多,至少在視覺上的不滿可能可以減低一點。對呴我怎麼都還沒去過 Neo 19 五樓那家 Neo Studio,我對 Beady Eye 不太有興趣、上次 Death Cab for Cutie 又臨時把票轉賣給朋友了,不過我對這場地的音場條件也不太抱有多高的信心。
糯米糰在官方臉書粉絲頁事先宣布歡迎盡量拍照錄影是個好決定。縱然抓著攝影器材看表演很可能分心或影響到後面的其他樂迷,但這跟死抓著版權聲明或擔心影響售票情形乃至萬一水準不佳對表演內容造成壞口碑等種種限制原因仍然是兩碼子事。在任誰都曾經錯過那麼多樂團的演出後,在多年後想起了哪個樂團卻苦苦搜尋不到相關影音作品可供留念回味後,即使是畫質音質低劣的靴腿都還是有其重大的歷史保存價值啊。無論是表演者或觀賞者,我們都可以從不同角度合力創造出一個多元觀點的歷史,但前提是不要受到擁法自重的威脅限制。
我相信糯米糰的經典地位,會因為歡迎樂迷拍照錄影這個開放性的決定,再得到歷史重建翻新而又更被廣為流傳的機會,這就很可能是跟五月天蘇打綠之類反正銷量成績很好所以不稀罕的後輩樂團被後來的樂迷(和文化研究者)所記憶所認識的不同方式了。可惜我只用 iPhone 站在那個位置只拍安可最後一首歌結果還是拍爛了,為什麼切換成錄影模式看到的畫面被拉近了,事後播放才發現其實跟拍照模式焦距根本沒變啊,早知道我就不會那樣動不動就用斜對角想把整個舞台都盡量拍進來了,本來根本就都有拍到嘛。
【台灣搖滾紀事】 | 糯米糰 - 星期六晚上你要帶我去哪邊 |
這是個愉快的週五夜晚,雖然我覺得七八百的票價還是有點貴,若要形成常態並非一般樂迷都可以負擔得起而場場支持,如果每場都要靠經典重組的重要意義來撐起,這張夢幻名單終究還是會愈來愈短,台灣在地搖滾的歷史也就短短這麼十幾二十年,也沒剩多少對象還可以挖出來請出來了啊。如果台灣可以有更多 funky people 和 funky places 可以常常為這樣的 funky showcases 聚在一起涵養出 funky market 和 funky culture 就太 funky 了啊。
0 chorus resoun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