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bookmarks my bootlegvideos my flickrphotos rss takeout send me a note font-size:12px font-size:14px font-size:16px

2005/07/03

Oblivion Dust

昨天發現家裡電腦又中毒,又剛好臨時被拉上山度週末,所以今天可以 blog 的時間有限。總之照前幾天的文章脈絡,這幾天再來應該都還會是日本搖滾團。bingo~ 答對了,可惜又是個已經解散的組合。

Oblivion Dust

嚴格來說,她們 1996 年剛出道時整個日本搖滾圈就已經漸漸不再流行紅藍綠紫的蓬頭染髮和雌雄莫辨的化妝,所以大概已經不太符合「視覺系搖滾」的操作型定義了吧。但從音樂本質、從其在搖滾圈的血緣、親屬關連來看,她們卻又仍是那幾個視覺系大團不折不扣的兄友弟恭姊妹親愛團。為您介紹:Oblivion Dust

因為時間不夠、也因為偷懶,我又來資源回收再利用了。1999 年寫的舊文章了,介紹 Oblivion Dust 的第三張專輯【reborn】而寫,還投稿到當時剛創站沒多久的 MTV Chinese 網站上,現在好像還找得到遺跡哩。網站編輯加註的評語很有趣:(老編註:本篇將是繼豬老師自創之樂評後,另一篇艱澀之鉅作,不讀則已、一讀驚人,乃為茶不思飯不想的「練功」必備良藥。) 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次在比較正式的媒體上發表音樂文字又受到公開的鼓勵與回應吧 -- 聽說有稿費,不過我一直沒拿到,算了反正也沒多少好計較 -- 對我而言更有實質意義的是,現在回頭看自己小時候的文字還真有點臉紅,可是也有點可愛,喔喔喔原來很久很久以前我也曾經這麼熱血積極過哩。
Oblivion Dust - ReBorn 【偏見搖滾筆記】

藝人:  Oblivion Dust(末日之塵)
專輯名稱:ReBorn(新生)
發行公司:Motorod / Avex Trax(艾迴音樂)


Oblivion Dust 重生...或者自我毀滅


日本另類搖滾新貴 Oblivion Dust(末日之塵)之所以能受萬眾注目,一方面固然是其英日混血的主唱 Ken Lloyd 乃日本 MTV 台專門介紹英美 indies 音樂的知名當家 VJ,另方面,吉他手 Kaz Iwaike(岩池一仁)則曾受已故視覺系搖滾龍頭樂隊 X-JAPAN 吉他手 hide 賞識提攜加入其個人樂隊 hide with Spread Beaver。或許也因 hide 居中牽線之故,hide 另一支國際 all-stars 陣容同屬 Avex 旗下的 industrial-rock 樂隊 zilch 陣中鼎鼎大名的前工業先驅「The Professionals」「Prong」現 zilch 之吉他手 Ray McVeigh 一連為 Oblivion Dust 打造監製了兩張專輯《Misery Days》與最新這張《Reborn(新生)》。

初次接觸 Oblivion Dust,很容易聯想到 Smashing Pumpkins(非凡人物)、Radiohead(電台司令)、The Verve(神韻),甚或 Suede(麂皮)、中晚期後 Beyond 等樂隊的一些中慢板作品。這幾個樂隊的共通點,容我偏頗地歸納,在於其吉他構築的噪音音牆外,簡約唯美旋律所透露出的,輕淡不失優雅的憂傷氣質。而 Oblivion Dust 與這些樂團不同的地方在於 Oblivion Dust 的創作特別是那些中慢板創作雖同具憂傷氣質,但在 Kaz 吉他層層搭疊架構有如夢境般迷幻的朦朧音場中,Ken 缺失情緒抑揚的低調唱腔比之 Billy Corgan、Thom Yorke、Richard Ashcroft、Brett Anderson...等人卻並不如斯自溺頹廢而終至不可扼抑的境地。相較之下,Oblivion Dust 顯得更加冷漠蒼涼,彷彿一個拒絕施打麻醉藥劑的傷者,冷靜地去感受世紀末殘酷加諸己身的苦楚,卻是那樣地不置臧否,那是何等低調哀傷兼且絕望!就此面向來說,即使是較重型、較工業、較快板的曲子,亦是同樣冷酷但不憤世嫉俗不歷歷控訴而只有無情宣洩,迷幻而不麻痺,哀傷而不耽溺,使人在 Oblivion Dust 的音樂中確實感受到身處末世裡的滅絕孤寂。

新專輯的音場處理顯然已從 Misery Days 的夢幻朦朧中理出一個更明晰的頭緒,無論是吉他、貝斯、鼓擊或是用以畫龍點睛的 scratching(有 Beck 的班底 DJ Swamp 出手刮碟)及各種電子聲效與 drum loops,都有更為清楚明確的表達,加以團員們演奏技藝的精進,新入替鼓手 Souta Oofuruton(大古殿宗大)的迅速融入隊型之中,在在都使 ReBorn 專輯足以證明不論是其漸成一家之言的低迷 rock-ballads(個人尤偏見鍾愛 ALIEN)、流暢明快時興的 electronic-alternative(偏見推薦 SUGAR FREE),抑或有排山倒海磅礡之勢的失序工業搖擺(NO MEDICATION 在迷離的電聲敲擊外還加入 DJ Swamp 的刮碟,效果不俗),各類曲式在 Oblivion Dust 手下都已可游刃有餘地將之作得有聲有色有型有款。No matter they choose to reborn or self-destruct,Oblivion Dust 都該是屬於酷異末世最貼切的選擇。

BIAS December 1999
四人編制樂隊 Oblivion Dust 的靈魂人物該算是英日混血主唱 Kentaro "KEN" James Shibuya Lloyd 與吉他手 Iwaike "KAZ" Kazuhito,另外三位團員(包括兩位先後任鼓手)我實在不熟悉。她們在 2000 年 11 月發表第四張專輯【BUTTERFLY HEAD】之後很快就宣布拆夥,並在 2001 年 8 月便以精選輯【RADIO SONGS Best of Oblivion Dust 】作為正式的告別。然後 KEN 跑去跟前 LUNA SEA 吉他手 INORAN 組成了二人組 FAKE?,至今已經推出【BREATHE IN...】【TOMORROW TODAY】【THE ART OF LOSING TOUCH】【MADE WITH AIR】四張專輯。而 KAZ 也跟一位美日混血女主唱 ANNA 有了自己的二人組 Spin Aqua,發表過一張專輯【Pisces】。不過 Spin Aqua 已經因為 Anna 懷孕生子而停止活動,所以 KAZ 又跟 hide 的最佳戰友 INA(稻田和彥)(zilch、hide with the Spread Beaver、DopeHEADz)組成了 SONIC STORAGE。並在去年年初曾聯同前 LUNA SEA 貝斯手 J 加入了韓國搖滾歌手 SeoTaiJI 的幕後製作班底,合作完成其第七張專輯【7Th Issue 】。

現在回頭來複習 Oblivion Dust 發表過的作品,我想我個人還是最喜歡 1999 年我寫過上頭那篇專文介紹的【ReBorn】專輯。那是融合了前幾天介紹過 hidezilch、Luna Sea、L'Arc~en~Ciel 等樂隊即使路線接近、都不一定能作出一樣風味的精彩傑作。在英式龐克/工業搖滾達人 Ray McVeigh (The Professionals、Prong、zilch) 連續為 Oblivion Dust 操刀三張專輯後,幾乎可以說一張比一張更進步、更精準掌握住 Oblivion Dust 末世疏離的特色,1999 年這張【ReBorn】和同年參與向已逝的好友、貴人、恩人 hide 致敬的【hide TRIBUTE SPIRITS】所翻唱的失序工業狂亂單曲《限界破裂》,也約莫都可以算是 zilch 驚世經典遺作【3‧2‧1】的副產品。科幻、未來,而且摩登,疏離、酷異,但是帥勁。



而即使把那些比較工業的、科幻的 cyber-rock 電氣搖滾元素抽離,光憑這一首慢版抒情曲《ALIEN》,我就願意給【ReBorn】一百分的五星滿分評價,並把 Oblivion Dust 排列在個人的一生摯愛團前三十名之內。襪~有沒有這麼屌呀?嗯,一聽就瞭了唄。

Looking For Elvismisery daysREBORNBUTTERFLY HEADRADIO SONGS Best of Oblivion Dust

圖片是從 + psyanide ~ oblivion dustImitation #6 這些 fansite 偷來的。還有一個韓國站有 2000 年時的訪談,不過我當然看不懂。

     Share/Save/Bookmark

0 chorus resound:

 

FinderiCal: my Google Calendar plan4funMail: drop me a lineiPhoto: my flickr photosiMovie: my bootlegvideos on YouTubeFinalCut: movie premieresGarageBand: i wanna rock !iTunes: play that funky musicQuickTime: front row cinemaSafari: Internet Surfing Matrix ReloadedPages: i can read tooKeynote: notable quotesiChat: blahblahs of my miserable lifePainter: drawing graffitiMotion: i love this game !Tachikoma: Ghost in the ShellVoiceOver: i'm biased & saying it out loudSystem Preferences: rss takeout Recycle B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