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bookmarks my bootlegvideos my flickrphotos rss takeout send me a note font-size:12px font-size:14px font-size:16px

2007/07/30

1976 - 方向感

野台開唱第三天,看了濁水溪公社1976熊寶貝QURULIRIZE土屋安娜四幸丸Yo La Tengo滅火器 。體力瀕臨透支狀態,本來計畫好想要寫什麼歌回家洗個澡出來通通都忘記了,就從這當中挑個樂團的作品來當作本日主題唄...

1976 live @ The Wall photo by 金小姐

1976 樂團《方向感》。咳,好像有點偷懶,幾乎大家都會挑這首歌吧。但是,不然怎麼說是一擊必殺咧?
【方向感】
《方向感》

作詞:陳瑞凱
作曲:陳瑞凱

喜歡灰暗的天氣 這杯咖啡和這一隻煙
妳和我的低調氣氛 是唯一的矛盾
櫥窗裡面的倒影 真的是同樣的兩個人
杯子裡面上昇的氣泡 還是一樣的消失

我並不想成為誰的指南針
也許妳該學習相信 自己的方向感

失蹤很久的鑰匙 原來一直在妳口袋
金屬撞擊的時候 某些部分的我又醒過來
地下道裡安靜的箭頭 終於再也不會迷路了
錯綜複雜的開始 勇往直前的出口

(我想往前進 我想往後退 我想轉個圈
       我想關上燈 我想閉上眼 ... )

我並不想成為誰的指南針
也許妳該學習相信 自己的方向感
我沒有辦法不愛上這首歌。印象中記得好像有聽說過這首歌的專輯錄音版是由十一把吉他所交疊共構而成,而這迷離的吉他旋律聲線音牆實在太好聽太好聽了。其實以我的耳朵還聽不出來哪來這麼多把吉他的音軌,但每次看 1976 現場,吉他手大麻將之簡化成一把吉他可以搞定的編曲,也一樣保留了最精彩優美的部分,對我而言她仍舊是一擊必殺的絕讚經典佳作。

其實 1976 也不是只有《方向感》這麼一首歌值得被拿出來談,包括早期的《態度》《影子》《單純.複雜》《陽光男孩躁鬱症》《循環》或去年新專輯【耳機裡的新浪潮】裡更直接向 80 年代後龐克、新浪潮音樂、硬地舞曲取經的諸如《80 年代》《摩登少年》等,都是我個人的隨身 mp3 player 裡隨機播放的常駐歌曲。包辦樂團裡大多數詞曲創作的主唱阿凱,從青春期開始從西方搖滾音樂吸取哺吮養分的途徑與對象,就是那些七八零年代的經典名字,九零年代到了西方樂壇也開始吹起一股整合古今翻新革命的復古 retro 風,所以其實 1976 有不少作品在旋律節奏上聽起來有時根本就像是抄襲哪個國外樂團的翻版。但阿凱的嗓音和大麻的吉他各有自己的味道,即使有時有種似曾相識之感,這些作品聽著聽著卻也都別有一番專屬於 1976 的招牌特色來。聽起來好像跟某某歌曲有點像?嗯,至少是像到悅耳動聽的那種。

1976 的現場演奏其實一直有為人詬病的地方,其一是阿凱常常唱走音。其實我覺得 1976 那些歌曲旋律,很多都是為了配合阿凱頗有青春少年文藝思考氣息的文辭而作了一些調整更改的,有時是為了硬塞進更長的完整句子而讓一個單音音符分解成了好幾個三連音、五連音、中間可能加個高半音全音再回來的轉折變化,這種可能是用上 major7、minor7 和弦的旋律本來就不好唱,有時聽起來嗚哩哇啦根本就不像在唱歌,一切都是為了進入副歌的大高潮在作山雨欲來的片刻寧靜鋪陳。音準可以更準一點當然是最理想的,但我覺得任什麼超級唱匠來唱 1976 的歌,大多也都沒辦法去怎麼計較每個音的音準吧,有些旋律本來就不是寫得很明白清楚啊。但若妳記得讀過我先前寫過的一篇明星夢,妳應該會有印象,我個人本來就不是歌唱技巧派的擁躉,與其自以為很厲害地在那邊真假音轉換、飆高音、撐長音撐著看肺活量有多大... 之類一般市面上凡夫俗子聽到特別喜歡拍手叫好的炫技,我個人還比較喜歡聽到直來直往扯開喉嚨放聲大唱的表達方式,我覺得這是音樂界的「白話文運動」精神,更貼近日常生活,也更容易聽見歌曲中的真實情感。所以阿凱使用喉嚨的方式雖然一直沒有訓練到能夠穩定駕馭嗓音的地步,但我個人卻更喜歡那種帶點童稚鼻音、喉嚨音,幾乎沒有 tone 的調節鈕,只能作 volume 變化的唱法。1976 的創作主題多半跟「青春」「少年」不脫關係,就是要聽阿凱這種直接了當的 kidult 大小孩唱法才最對味啊。

1976 LATE SUMMER

看起來我在幫 1976 備受批評的缺點作緩頰說好話是嗎?但其實我個人在最近這幾年每次看 1976 的現場 live 演出都覺得有點... 懼怕。平心而論,鼓手大師兄的拍子一直都不是很穩,常常忘情地隨著歌曲情緒抑揚頓挫而忽快忽慢起來,連帶影響了吉他手大麻、貝斯手子喬的節拍感。如果妳把新專輯【耳機裡的新浪潮】的《摩登少年》拿出來聽,那像極靈感起源自 The Stone Roses《This is the One》開頭的前奏,子喬編寫的 bassline 雖然很漂亮,但就都沒有對在正確的拍子上。我甚至懷疑大師兄在錄音時是不是就沒有對著節拍器,而我個人極欣賞的錄音師顏仲坤和 1976 其他團員們也覺得這種重情境感覺的演奏比像機器一樣精準卻冰冷還要值得被保留,所以既不要求重打一遍也沒有在後製時利用電腦科技把每個鼓點拉到正確的位置上?專輯的錄音都尚且如此,讓我這雙龜毛耳朵忍不住挑剔要皺起眉頭來,事實上我也沒有聽過這首歌被演奏得「完美正確」的現場演出過。常常都是在一陣混亂中開始,忽快忽慢直到結束。我知道周遭的樂迷們都很嗨,但對我個人而言,這種程度的拍子不穩簡直是災難。稍縱即逝的現場演出也就算了,但連一發表出去就沒得改的專輯錄音都這麼紊亂,我個人真的不是很能接受。唉,如果再更穩定一點就好了啊...

雖然我每次在海邊的卡夫卡、各 live house 或其他大小演出場地遇上阿凱時也一直都很有話聊,畢竟我們在成長路上深受影響的音樂偏好還頗接近,但上述這些評語,這一年來我都只敢對其他樂團的好友們說,面對本人我還是會猶豫害羞起來。如今把這些想法公開寫在這裡,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到我們之間的私交,或是率先遭受其他樂迷的護航攻訐發難。但我想人生需要方向感,作音樂亦當如是吧。我並不想成為誰的指南針,但我指向特定方向的夢想希望一直是堅定不移的,若妳也認同我的夢想希望,當然我的某些雞婆多嘴意見也會具有點參考價值的吧,不是嗎?在音準、節拍的世界裡,準或不準肯定絕對只有一個答案,哪有「也許妳該學習相信自己的方向感」凌駕其上的空間?

1976 耳機裡的新浪潮

扯遠了。雖然挑剔得大概比大多數人都兇,但我還是很喜歡 1976,我還是很樂於跟阿凱、大麻們結交朋友。從大麻還在閃靈樂團、阿凱還在「黃禍」樂團時,我就已經聽著她們一路從當時的青澀轉變為現在愈來愈知道自己在幹嘛的都會 MOD 型男了啊。《方向感》是一聽就會喜歡上的歌,真的超好聽的啊。每隔一陣子終於擠進了 1976 爆滿的場子,聽到愈沈澱還愈多感觸的《方向感》,都還是會忍不住有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呢。這吉他超好聽的啦...










     Share/Save/Bookmark

0 chorus resound:

 

FinderiCal: my Google Calendar plan4funMail: drop me a lineiPhoto: my flickr photosiMovie: my bootlegvideos on YouTubeFinalCut: movie premieresGarageBand: i wanna rock !iTunes: play that funky musicQuickTime: front row cinemaSafari: Internet Surfing Matrix ReloadedPages: i can read tooKeynote: notable quotesiChat: blahblahs of my miserable lifePainter: drawing graffitiMotion: i love this game !Tachikoma: Ghost in the ShellVoiceOver: i'm biased & saying it out loudSystem Preferences: rss takeout Recycle B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