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動畫名廠皮克斯跟迪士尼於 2004 年合作推出的重點強打之作《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我想這應該是近年來我個人所看過的電影中最讓我愛不釋手的一部。上週買了剛發行的 DVD,內容豐富充實,對之喜愛程度只有有增無減。我真的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這部作品。
在 bonus DVD 裡附錄的製作花絮及正片第二音軌的 commentary 中,導演 Brad Bird 與監製 John Walker 屢屢提及一個單字「unsung hero(s)」,一再表達對參與本作數百位工作人員的誠摯感激。Brad Bird 和 John Walker 還不斷談到她們在工作過程中,一直是處於快樂滿足但同時也背負著沈重壓力的狀態。為了讓這部作品作到最好,她們有很多時間必須站在各自的立場上據理力爭、不容輕易讓步。這是一種激烈但健康、而且專業的溝通合作模式。Brad Bird 說:「如果我是這些為求達成完美成果絞盡腦汁的辛苦工作人員,也許我會對導演大聲咆哮:『嘿!妳要我開發的可是尚無前例可循的技術革新,我已經完成了這不可能的任務,妳應該對我更尊重些!』」這些導演、製作人可能來不及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DVD 幕後花絮裡一一唱名感謝的幕後功臣,的確是很值得尊重的無名英雄。
而觀賞這部我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的 DVD,除了再次把我帶當初在戲院裡的深深感動之外(那時還一時不察錯買了國語配音版的電影票,因此現在有原汁原味的英文配音可看,感動其實是加倍的。真是太~好~看~啦~以後要是看不到這麼讚的作品該怎麼辦呀哇啊啊啊啊~~~),同時卻還引發了另一絲小小的感慨。我想起了過年前買回來卻一直忘記來 blog 上報告感想的日本動畫《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Innocence)》。
《Innocence》的 限定版精裝特典 DVD,內容同樣豐富紮實,disc2 也收錄了導演押井守與製作人鈴木敏夫的旁白評述和另一段對談,還有劇場版上映時的多支 CF 等其他內容。其實我個人覺得《The Incredibles》DVD 的作法比較好,既然同步講解的影像內容當然必定是相同的,那麼直接把 commentary 的音軌跟字幕放在 disc1 讓觀眾自己選擇切換觀賞不就好了嗎?還是說這其中另有我所不瞭解的技術問題,所以才會選擇這樣搞咧?然後我個人很不喜歡的,是押井守跟鈴木敏夫常常講到某個部分時說「這個地方的什麼什麼,當時我本來是希望怎樣怎樣的,但後來如何如何,最後就這樣那樣了。不過就結果來說,我覺得這樣也不錯。」這種說法,有講等於沒講,而且到底為什麼「就結果來講」導演的種種妥協到最後都變成了「其實也不錯」,如果不多解釋一點的話,反而讓觀眾聽聞此言感覺有些奇怪吧。我想這並不單純該歸咎於翻譯的問題,而是導演及製作人的確是如此說的。《The Incredibles》裡 Brad Bird 和 John Walker 同樣也會遇到必須妥協的時候,但她們的說法就比較讓人能接受了:「事後看來,當初經妥協決定改為這樣那樣作的結果,竟比想像中的還要好。我很滿意當時的決定並沒有讓我後悔。我很滿意這樣的作法。」
不過這些都還不頂重要,甚至還稱不上「瑕不掩瑜」這麼嚴重,至少《Innocence》還是很華麗好看。像我本來也一直有想買周星馳電影作品回來收藏的念頭,包括我個人最愛的星爺作品《整鬼專家》《齊天大聖東西遊記》和《鹿鼎記 + 神龍教》《食神》《少林足球》《功夫》等等,可是台灣市面上販售的星爺電影 DVD,除了最新的《功夫》之外,似乎都只有國語配音版,而且 DVD 中什麼其他內容都付之闕如 -- 譬如在《少林足球》國語版被剪掉、但粵語版中據說仍保留的「醬爆」橋段;也就是說,跟有線電視頻道上一天到晚重播的版本相比,除了不用看廣告之外也沒啥差別了。台灣的代理公司這樣隨便作隨便賣的態度,好好一部精彩電影的收藏價值就被貶低了,這樣就真的很可惜了。79 元、198 元之類的價格是真的很便宜沒錯啦,可是這種品質即使買回來也不覺得自己是在「收藏」珍貴的寶貝啊。有沒有用心真的很重要,一個環節的草率,也可能導致其他地方的用心被抹煞。套一句《功夫》裡斧頭幫老大「琛哥」的台詞說:「妳看,這就是專業啊~」
言歸正傳,我的感慨主要是來自於,《Innocence》的劇情主軸和創作概念明明來自士郎正宗的漫畫原作《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第六話「Robot Ronbo」:黑心廠商為節省成本,以綁架兒童拷貝其腦袋(複製靈魂)作為生化機器人產品作業系統的基本架構,被綁架的少女則趁機從中破壞,在生化人產品中寫入病毒和求救信號,使其上市後同時發生多起暴走傷人事件,吸引警方調查並可循線過來解救。
節錄攻殼漫畫第一部第六話兩頁(英文版)。閱讀方向:由上而下、由右至左。
沒錯,押井守自己執導的前作《機動警察(Patlabor)》電影版第一部也寫過重型機械載具(labors)因作業系統中暗藏病毒導致暴走傷人的橋段。但也不能因為這樣就指控士郎正宗其實才是參考押井守創意的抄襲者。說起來,好萊塢改編自科幻大師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經典三部曲《夜幕低垂(Nightfall)》《醜小孩(The Ugly Little Boy)》與《正子人(The Positronic Man)》而來的《機械公敵(I, Robot)》當中所用上的劇情橋段,包括隱含在自殺宣言中的個人理念,特別是對時代潮流快速演進過程的非主流看法部分...等等,跟《Patlabor》電影版第一部還有更多巧合的神似哩。我所不解的是,難道可以因而主張「天下文章一大抄」,所以就讓士郎正宗成了「The Unsung Hero」,讓押井守在 commentary 口沫橫飛地闡述所謂「創作理念」時,完全忘記提起士郎正宗原作帶來的啟發性意義嗎?固然押井守在劇本的改編中加入了很多自己作品慣有的特色,包括所謂「蟲魚鳥三聖獸」符碼的抽象運用、包括一堆大吊書袋的炫學式旁徵博引,造成製作人鈴木敏夫口中所說的「總覺得一部『好作品』的定義,應該要有一些東西是讓觀賞者回去慢慢想、每次看都有不同感受、但又無法確切指出那是什麼、也許隔了二三十年以後才想通都無所謂。」的結果。然而,《Innocence》的成功,難道可以當作是押井守自己的功勞而已嗎?抽絲剝繭追本溯源之後,押井守在《Innocence》的創作視野高度,難道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造就出來的嗎?
在某 BBS 上偷看到某位同樣喜愛《攻殼機動隊》系列、也常上搜尋各相關日本 webring、fansites 瀏覽同人創作的朋友,為這許多兄弟姊妹作之間的血緣關係下了如此的註解:「攻殼。漫畫是原作。把動畫版都視為同人應該是合於定義的吧。電影一是漫畫的同人。SAC是電影一的同人。GAME 和小說我不清楚。電影二接電影一。GIG接SAC。然後從那些官方發布的原作再長出一堆 FANS 的同人.....」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明明士郎正宗才是這些感動及哲理思考的源頭啊。而且即使現在回頭看那超過十年以上的原作,還是毫不遜色,並沒有因為漫畫不會動也沒有聽覺上的輔助,便被押井守的電影版、神山健治的電視版給超越。我願意再重複一次重點:毫.不.遜.色!
士郎正宗一直是個很低調的人。即使網路上所搜尋得到的諸多自畫像及照片不少,卻也因為都太漫畫且不從個人特色下筆,導致吾等畫迷仍無從由中拼湊出其真實樣貌。雖然士郎正宗的境遇並不像 Bob Parr(Mr. Incredible 超能先生的平凡人身份)在被迫隱姓埋名時感到失意喪志,但身為士郎大神的死忠支持者,看到各監督們對這些衍生而來的改編作品侃侃而談,卻仍都還很少提及士郎正宗的影響,使士郎正宗只是掛名「原作」或「顧問」,卻彷彿對「攻殼機動隊製作委員會」之類的創作單位毫無其他建議及影響力,導致「士郎正宗」這個名字好像真的隱沒到光學迷彩隱形簑底下、成了不被歌頌的英雄 unsung hero,那可就太讓死忠士郎迷如我不免要為之感到不平難抑了吧。
the unsung hero, i salute you.
Shiro Masamune is God!!
0 chorus resoun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