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bookmarks my bootlegvideos my flickrphotos rss takeout send me a note font-size:12px font-size:14px font-size:16px

2005/07/10

劉以達

劉以達照進度,今天可以繼續前兩天的「中國特色的搖滾樂」題目,不乏適合的討論對象。可是我親愛的志玲姐姐在大連拍廣告時意外墜馬遭馬蹄踩傷,如此叫人憂國憂民起來的新聞在電視頻道上 24 小時強力放送,誰還有心繼續進行這夏日 blog 傳說的黃金大挑戰呢...?!

噗~亂講亂講。我比較關心的其實是倫敦爆炸案。但寫文章的動機愈來愈意興闌珊,主要是跟本格在樂多首頁被「下架」有關,人氣當場下滑,又已經好幾天雖然仍持續挑戰中卻沒有得到新回應了。我不喜歡太招搖,低調一點好,可是如果這被下架的同時就意味著 PSP 可能因而離我遠去,那我就萬萬不能接受這種後果了。嗚嗚...

離題太多。今天要介紹的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搖滾樂」啦,但剩下十天挑戰就可以圓滿達成了,在此打算捨棄北京那一掛,直接來到香港,明天起大概就到台灣了。我竟找不到適合的連結可放,總之今天的主角是劉以達

達明一派香港二人組達明一派當然是個傳奇。距離 1986 年出道,至今眼看就要邁入堂堂二十大關了,雖然達明兩人自 1992 年起便各自單飛推出個人作品,距離上一次正式合作也已經是 1996 年的重聚專輯【萬歲萬歲萬萬歲】,而上個月才又再度重組推出全新大碟【The Party】。黃耀明俊美依然,音樂取向則一路貫徹八零年代起的浪漫電氣路線到底;而劉以達雖然外表較不討喜,歌聲亦不甚優美,但一把抓起各路樂器都能錚錚琮琮琅琅上手的全能才情,卻也不會全讓黃耀明搶盡了風采。

而一直以來,我自己是對劉以達的作品比較有興趣的。也許是因為她比較不那麼流行化、又比較重 band-sound 的搖滾味吧。找到一個劉以達作個人發展的作品整理如下:

劉以達單飛記錄

年份歷程
1992 劉以達與一女歌手「夢」組成「劉以達與夢」,推出唯一一張大碟【劉以達與夢之末世極樂】,BMG 出版。又是一張概念出色的作品,可惜叫好不叫座,組合亦隨即解體。之後劉以達專注于電影配樂的工作上,「夢」據云做回正常上班族。
1993劉以達發表原聲電影唱片【誘僧】,榮獲第三十屆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
1994劉以達發表兩張電影原聲唱片【秋月】和【醉生夢死:灣仔之虎】

劉以達組成樂隊「劉以達官立小學」

1995劉以達埋頭製作她的首張個人大碟
1996二月劉以達發表首張個人專集【麻木】,寫照出古今人類與地球之間存在問題, 和人對周遭病態的冷感的概念唱片。劉以達主唱三首作品,其他則交由其他音樂 人(如王菲,黃秋生,胡蓓蔚等)主唱。
1997劉以達官立小學發表電影原聲唱片【三個受傷的警察】
2001劉以達發表五年後的第二張個人大碟【水底樂園?】,全部詞曲由劉以達創作,但其未參與演唱。

年底發行新曲加精選【劉以達-The Works 1991-2001】,收錄一首新歌“墮落天使”。

讓我整個心悅誠服五體投地的,是劉以達在 1996 年推出的【麻木】。歌詞不談時下一般流行歌曲的萬年主題「我愛妳為什麼妳不愛我」那種狹隘情愛,而多作對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的觀察乃至生命意義之於銀河宇宙的終極關懷。雖說這是劉以達的首張個人專輯,但採取的是劉以達製作、作曲、編曲、演奏,但不一定由自己演唱的大堆頭雜燴什錦明星陣容模式。除了劉以達自己包辦了吉他、鍵盤、MIDI programming、二胡、阮、新疆琴、三弦、撞鈴等中西方樂器之外,還找了北京搖滾圈中首屈一指的打擊樂手劉效松、有「亞洲鼓王」美譽的前日本另類搖滾團「爆風スランプ」鼓手 Funky 末吉為【麻木】專輯帶來活潑跳躍華麗絢爛又不失沈著穩重的節奏韻律基調,吉他手駱亦莊則是「劉以達官立小學」的長期合作班底,想不到在一些電影裡常以反派角色出場的演員單立文竟也彈得一手好貝斯。而開口獻唱的有王菲、關淑怡、黃秋生、中島花代、灰狼艾斯卡、浩瀚、胡蓓蔚和劉以達自己。

【麻木】中二胡、三弦、阮等東方傳統弦樂器的撥弄,跟西方搖滾用提琴跟吉他對尬去試著作出古典與現代的衝突,感覺仍是很不同的。論哀戚、論焦躁、論煩悶,似乎這些東方樂器到了劉以達手中都擁有更豐富的聲音表情。在那採用大量東方樂器為襯底,在搖滾曲調結構中盡情發揮的編曲結構中,劉以達寫出了崎嶇詭異的旋律,就像後來她在那些喜劇電影中如《食神》「夢遺大師」角色的冷面笑匠表現方式,雖然看似聽似格格不入,卻反而自求我道、自成一格,反而能為作品整體呈現增色許多,帶來加分作用。不只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而是緊密結合的中西合璧,再也分不清到底誰人為體、何者為用了。所謂「具有中國特色的搖滾樂」,我想這張【麻木】會是很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到了幾乎無以為甚的崇高境界。我個人尤其喜愛劉以達自己開口唱的《一額汗》《愛恩斯坦與普羅米修斯的夢》、黃秋生填詞演唱的《變身》、胡蓓蔚的《我的天》和《了了》等,都是專輯中劉效松、Funky 末吉把節奏打得最暢意淋漓的搖滾作品。

事隔五年,劉以達在 2001 年再度依循【麻木】模式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水底樂園?】,參與者仍是星光熠熠,包括張學友、范曉萱、蘇永康、陳潔儀、夏韶聲、鄧建明、葉世榮、鄧建泓、戴辛尉、有耳非文等,但編曲不再運用東方傳統樂器元素,改以更多的 trip-hop loop 電氣編曲取代之。這是一張幾乎聽不到劉以達歌聲的劉以達個人專輯。

然後 2003 年年底,劉以達又籌備推出第三張個人專輯【A Magical Journey】,找了恭碩良、林強、林曉培、黃貫中、王蓉、掛在盒子上、徐爾等共襄盛舉,據說是重投吉他主義的搖滾路線,在 MCB 音樂殖民地雜誌上已經有很詳盡的專文介紹報導,我也摩拳擦掌將之記入購買的 wishlist,結果到頭來竟然臨時不知出了什麼狀況而沒有作正式發行。然後劉以達的 Boombeat Music 製作公司似乎停業了,後來陸續看到劉以達將和黃耀明辦重組演唱會、發表新專輯的消息,這張我期待已久的【A Magical Journey】竟然就放著不打算出版問世了的樣子。殘念。

達明的新專輯【The Party】我還沒入手。並且,我也懷疑我對之愛不釋手的程度應該不可能超過【麻木】。畢竟我生於台灣、長於台灣,達明一派的音樂聽是聽了幾張,但總不完全,欣賞角度也必然跟香港達明迷們不同,脫離了社會時代跟生活背景的脈絡。就像她們可能也不會深刻體會到林強【娛樂世界】、伍佰【樹枝孤鳥】或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的出現可能對台灣樂壇、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樂迷們各代表什麼意義一樣吧...

劉以達與夢之末世極樂誘僧電影原聲帶秋月電影原聲帶醉生夢死之灣仔之虎電影原聲帶
麻木三個受傷的警察電影原聲帶水底樂園?The Works 1991-2001

所以我還是最喜歡【麻木】。至於【The Party】,先偷轉一篇來自音樂五四三社群的聽後感來當作我的導讀吧。我覺得這位作者 rorose 寫得極好,雖然我與她之間對達明音樂的期待可能完全不同,卻也確實點出了像我們這種「中途加入」的樂迷們對舊作、新作的切入點也可能各異其趣的情形呢。
作者 rorose (影法師)             看板 TatMingPair
標題 壯志未酬不必死,大家快樂 PARTY 去
時間 Sat Jul 9 09:46:04 2005
其實這次達明的專輯我是跟 Candy 的專輯一起買的,買了以後也是先聽 Candy 的,因為工作很忙,也是昨晚才拿來聽的,而我第一輪其實是沒有聽完的,有一首可憐的小朋友被我跳過了......

我想先從發專輯之前開始說起。自從去年達明宣佈復合、辦演唱會以來,有一件事我一直很不明瞭,就是大家都對「時間」很在意。這不只是客觀事實上達明從創立至今已經號稱有 20 週年,還有兩位主要成員也已經從少年進入中年,而從這兩件客觀事實衍生出來的,包括大家對他們音樂的讚頌、欣賞、期待、緬懷、whatever,以及大家都有意無意提起年齡這回事,而後面這一點就是我不太能理解的。我不清楚明哥是不是真的很在意他已經 40+3 歲以及達明來自 80 年代這件事,可是從媒體上的感覺來講,大家顯現地這麼在意,讓我覺得不是很能接受,因為我真的覺得那沒什麼好大書特書/特殊的,人本來就是會老,每個人不管幾歲都還是會夢想一些事情,不管幾歲也都有感情,不管幾歲都還是會看電視和生活在世界之中,不管活到幾歲,所經歷的事情與困境也有一些程度上是類似的,如果對一些事情有所固執和堅持,也是會一直堅持下去。

所以我不是很喜歡他們自嘲為古早的或恐龍級樂隊之類的,又或者說我們這年紀也會如何如何之類的,因為我覺得,從某個角度來講大家的差別沒那麼大。當然啦,也許人要先自嘲才能接受包容更多,不過,有時候我覺得可能也不需要自嘲至此。

OK,扯遠了。其實要來評斷這張專輯的功過是很難的,因為大家都成長了,也經歷了很多事情,像是SARS,像是梅姊和Leslie的過世,像是911,像是南亞的海嘯。這些事情對所有人帶來了很大的衝擊,也讓很多人也許更想趁著有生之年做些什麼。我覺得明哥這幾年似乎就是這樣想的,所以才會想要重組。而一個時代的氛圍也走到相同的一點,大家都有點懷念以前的人或事,所以一般反應也很熱烈,而我們後面那一代對達明沒有太深刻印象的,我想也基於達明對於音樂的要求,以及現時資訊流通,大家也聽的很多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再去接受現時的達明。因此這張專輯建立在一個時間點是新舊歌迷都有的時候,而且因為 20 年的關係,歌迷的年齡層分布是很明顯的。而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我真的覺得很難來說好與壞。作為一個也聽了滿久的黃耀明的人(但是對達明不是非常熟)來說,我好像已經大致知道明哥或其他人山人海會做出什麼樣的音樂,他對 Vocoder 和 Syn-pop 的偏愛、他會用上trip-hop與鬼影幢幢的氣氛,甚至有時候連聽他的 vocal 都大概知道他唱歌的時候咬字的樣子。而有了這一切的認知,我對於這張專輯的確是有些沒感覺,不過這又代表什麼呢?我不認為這可以代表什麼,因為這張專輯我覺得是寫給比我再早一代的達明迷。第一首裡有多少歌名我雖也認得七七八八,但我沒親身經歷那樣的時代,沒感覺過那個時代的香港,所以我不能了解那些達明迷可能會有的感動,而我覺得這張專輯是獻給他們的,也更加顯現出「達明一派」的香港性格,達明跟他們是一起走過來的,大家是一起長大的,一起經過那麼多事情。所以這個 party 雖然沒有限定入場嘉賓的身分,但是那個入場券隱約是設計給早一代的達明迷的。過去大家有很多理想,到現在不一定實現;有很多不滿,但最後不見得有去改善些什麼;感情生活上有人如意了,但心裡仍然是不安的;而感情繼續風風雨雨的人也大有人在。不管有變沒變,壯志有酬未酬,達明還能在,這一點或許對他們來說是很安慰的事,對於兩位成員來說,可能也很安慰(?)--還能再在一起工作。而既然是這些情感部分策動著做音樂和聽音樂的人,由其他方面來切入,我是覺得可能會有失公平。所以,作為一個 informal guest,我覺得就是謹守 informal guest 的身分安靜四處看看聽聽,看歌詞--歌詞我還是非常喜歡的--然後在音樂裡懷念屬於我自己的那些也參雜了黃耀明的過去。我從南面走到了北面,來到了世界的盡頭--to the end, I think--耳邊好像也聽見有人在說著美麗的謊言;當年大家以風月為鑑,相約煉石,以為能升仙補天;結果不知不覺,我也來到 O 女郎的年紀。可是我是從 trip-hop 和 Brit-pop 的 music scence 走過來的 -- 當年的一些樂團都休息了:Blur, Pulp, Portishead, Massive Attack 只剩一人樂隊,下落不明的更是多不勝數。我繼續神遊太空,漫遊在 Depeche Mode 與 Petshop Boys 的音樂氛圍裡,於光天化日之下向前狂奔,在工作之時,繼續假裝自己身處(手羅)命的舞會。自從周慕雲將秘密埋藏之後,我沒繼續追著了解那 2046 號房內的下落。飄飄忽忽的 Faye 姐也都要安定下來了,那達明一派可否會萬年長青?連 Brett 跟 Bernard 都可重組,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不過既已交出了火把,如今就不需要再身負重任。即使壯志未酬,大家也都可以繼續 PARTY-PARTY -- 我認為這就是這張專輯的精神所在,而他們已經表達了出來。



     Share/Save/Bookmark

0 chorus resound:

 

FinderiCal: my Google Calendar plan4funMail: drop me a lineiPhoto: my flickr photosiMovie: my bootlegvideos on YouTubeFinalCut: movie premieresGarageBand: i wanna rock !iTunes: play that funky musicQuickTime: front row cinemaSafari: Internet Surfing Matrix ReloadedPages: i can read tooKeynote: notable quotesiChat: blahblahs of my miserable lifePainter: drawing graffitiMotion: i love this game !Tachikoma: Ghost in the ShellVoiceOver: i'm biased & saying it out loudSystem Preferences: rss takeout Recycle B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