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5
keep it recorded, make it official
標籤:
1976 +
GarageBand +
GreenEyes +
VoiceOver +
Wonfu +
偏見的搖滾 +
搖滾的偏見 +
搖滾紅團 30 天速成班
為曾經有過的璀璨留下更多完整的文字、聲音、影像、影音記錄真的很重要。
今天睡得很久,不是因為過度勞累需要更多補充恢復,只不過作了些「延續的夢」,跟更早之前經歷過的夢境有前後續集的關連性,但對前集劇情印象已然模糊,為了想要再次夢回來,只好繼續多睡一點,看能不能再多點靈感回憶。
結果睡到頭都痛了仍然漏掉很多關鍵片段補不起來,說來人的記憶力真的不太可靠,縱使是天啟恩賜,沒有在剛睡醒時馬上拿筆記下來,放著讓她從短期感官記憶區塊消失,也等於白白浪費了那些夢境,記憶體畢竟只是記憶體,還是得先寫入硬碟存個檔,未來要如何改寫延伸創作成更完整的作品,也才有個基礎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的高三國文老師這麼說,她的名字經過這些年來我早已淡忘了,真是不好意思,但老師的這句話我卻真的有牢牢記在腦海裡,我覺得她說得很對。
這些年來看過一些覺得還不賴的地下樂團不少場零星的現場演出,但她們未必都有灌錄夠完整的唱片或單曲(無論品質水準如何),就已經因為各種原因宣布停止活動、永遠解散。在時隔多年之後才啟動搜尋之旅,在網路上能夠找得到的共鳴之聲已經非常困難,幾乎都沒有留下什麼吉光片羽,連以關鍵字搜尋相關主題網頁,都還可能只能在搜尋引擎裡的「頁庫存檔」找到其實沒什麼幫助的字彙組合而已。妳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嗎?
我想到了譬如說蟄伏後重生的甜梅號前任鼓手佑子後來改彈吉他兼主唱另組成過的「Chasing Sparrow 追麻雀」,追麻雀另一位吉他手賴 Q 還一度同時參與過另一個也是備受樂迷喜愛的「Fall of This Corner 一隅之秋」,而她們現在都已經漸漸要被擠在Tizzy Bac、張懸、蘇打綠舞台前的更年輕一輩樂迷所遺忘了。甚至,根本可能是完全不曾知悉聽聞過這些名字吧?
追麻雀佑子後來搞了新的 project 包子虎,今年上半年時又短暫加入 Green! Eyes 代打鼓手,還取了個新代號 Serous! Boys 以和先前的風格作出區隔;一隅之秋團員後來又分支出透明雜誌、生氣的年輕人等新生代另類龐克樂團,乃至於成立自己的新廠牌長腦筋唱片還獨立代理一些同類型的國外龐克唱片。但我仍忍不住想,如果追麻雀和一隅之秋當年並不只是留下那一張獨立限量發行的八曲合輯(每團各四首歌)【Split】而已,即使只是為那此景已成追憶的依稀片段印象留下個小小線索而已,不知該有多好?
我又想到仍然在獨立樂壇裡屹立不搖而且仍繼續將影響力向下向外向主流擴展中的一九七六和旺福樂團之間,也曾經有過一段奇妙的短暫鏈結關聯,1976 的主唱阿凱和旺福貝斯手推機曾經一起合組過一個偏向電氣化另翼重搖滾金屬取向的 nu-metal 團「Fuzz」啊。雖然我自己聽到 Fuzz 時,推機已經不在其中,說不定當初推機在 Fuzz 中也未必是我後來聽到的風格,但總而言之,Fuzz 的作品跟阿凱無論於 1976 或和當時 Fuzz 吉他手(後來也客串過一陣子 1976 鍵盤手)的小光合組的八零年代新浪漫電子舞曲化搖滾二人組「Stardust」不同 project 裡聽起來都迥然不同的聲音,1976 在年底前大概就會推出樂團第五張錄音室全新大碟,Stardust 之前也發表過一張迷你專輯,但 Fuzz 時期的作品並沒有被留下來,我手頭上只有當初樂團上傳到「滾石可樂」網站上的兩首粗糙 demos 檔案而已。我私下問過阿凱,連她們自己都沒有更多當時的錄音記錄可以再拿出來和樂迷們分享了。
在那連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都還不夠普及的年代,大概也很難找到 Fuzz 的 live 現場演唱相關影音記錄。再過一陣子後,XL(特大號樂團)、潑猴樂團等跟上 nu-metal 潮流走類似路線的電氣化搖滾團才陸續推出作品,而如今也都已經更換團員然後還是邁入解散休團的命運了。如果每個已經出來外頭作公開演出的樂團,無論創作夠不夠成熟,影音品質夠不夠精緻完整,都能或多或少留下更多可以被公開流傳搜尋到的數位檔案,對於咱這些熱愛搖滾樂、熱中看表演也關心台灣創作搖滾圈發展及歷史延革的呆頭考古狂新舊樂迷而言,不知又該有多好?
既然時代不同了,不只 digital camera、digital video recorder、mp3 錄音筆都愈來愈普及平價,免費剪輯軟體不僅更隨手可得也更便於使用,再來新的樂團就應該盡量避免再發生像追麻雀一隅之秋 Fuzz 等樂團留下的遺憾。還有更多可能只是臨時僅表演一次的特別組合特別演出,抑或即使是一直有在活動中的當紅樂團,每一場精心安排過的 live 演出機會,都還是儘可能留下更多影音記錄,放到 Flickr、YouTube 之類 web2.0 網站上,歡迎更多非特定使用者一起參與提供相關資料的分享,會對於保留記憶帶來更大的幫助。
樂團創造音樂,也是在創造歷史;樂迷一起見證歷史,也可以一起記錄歷史。多多開放錄音錄影,自己也儘可能錄下更多 demos / bootlegs 乃至於更認真的 homemake / studio recording 錄音檔案下來吧,如果行有餘力,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專業的伙伴,拍成更認真的音樂錄影帶就更像是真的有想要把玩樂團當作一個長遠的事業搞起來,那就更理想了。先將種子播散出去,即使自己回顧起來可能會對年輕時的自己覺得不夠成熟,卻也可能留下足以自豪的足跡。未來會發芽長出什麼樣的果實,不覺得也很令人期待收割日的到來嗎?
♺ bias / 小掰同學 發表於 11:4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horus resoun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