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bookmarks my bootlegvideos my flickrphotos rss takeout send me a note font-size:12px font-size:14px font-size:16px

2005/06/23

Smashing Pumpkins

當九零年代初大西洋彼岸的 Brit-Pop 風潮從英倫海峽向整個歐陸西半蔓延開來,美國本土這邊的音樂圈也正席捲著一股另類變主流的力量。皮衣、緊身褲、篷鬆長髮的裝扮已經不流行了,硬式搖滾、重金屬也正慢慢退出舞台,油亮的頹廢半長髮、格子襯衫、破牛仔褲、馬汀大夫鞋成為一種新主流,被翻譯為「頹廢搖滾」「油漬搖滾」的 Grunge 樂風正式登場,以西雅圖為震央撼動了全世界。

Rotten Apples: The Smashing Pumpkins Greatest Hits

帶頭引領 grunge 風騷的創始樂團首推西雅圖樂隊 Nirvana,而同時間同樣由同一位製作人 Butch Vig 操刀監製的一支芝加哥四人樂隊聲勢雖不若 Nirvana 浩大,卻也悄悄得到不錯的成績和相當程度的重視。為您介紹:Smashing Pumpkins,來賓請掌聲鼓勵!


Smashing Pumpkins - Today

有時候妳真的不得不佩服那些媒體、樂評人,能夠一再推陳出新發明這麼多名詞與形容詞,讓每個有幸得到一枚新標籤在身上的樂團看來像是戴上某種特殊光環,永遠都是那麼新鮮又似乎充滿創意。雖然表面上枯燥無味,但我想若是真能跟個人興趣、對內容的理解結合起來,「圖書館管理」、「標籤分類」的確也是很有趣的一門學問吧。這一段跳 tone 的離題闡述要表達的其實是,雖然在同一個時代崛起,也常被分派在接近的類目底下,但實際上 Smashing Pumpkins 跟同時期的眾多 grunge 樂團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即使也有樂評把 Pumpkins 歸為衍生變體的「sub-grunge」或「post-grunge」,增添了更多「同中求異」的想像空間,但左右環顧新加進來的同類 sub-grunge、post-grunge 樂團,諸如 Alice in ChainsStone Temple Pilots 等,還是只需要各聽她個二十秒就能輕易分辨得出彼此之間極大的不同。並且 Smashing Pumpkins 也不作西雅圖派的頹廢打扮,goth、post-punk、glam-rock 等次文化的源頭似乎才更接近 Pumpkins 的造型顧問及音樂啟蒙。

Smashing Pumpkins 的主唱兼吉他同時也是樂團創作主腦的 Billy Corgan,那一口從鼻腔到喉頭的共鳴唱法,時而甜美浪漫溫柔憂傷、時而殘忍暴虐失控瘋狂,搭配日裔吉他手 James Iha 層疊扭曲的迷幻音牆、鼓手 Jimmy Chamberlin 綿密又勁道十足的重型鼓擊,都為 Pumpkins 刻劃出比其他同輩樂隊多了三分耽美沈溺、七分細緻的音樂特色。出生成長於密西根地區但有德意志血統的美女貝斯手 D'arcy Wretzky 那一頭金髮和骨感的身材,也成為樂團表演中最搶眼的舞台標誌之一。在 Billy 改以光頭造型示人、樂團又因 Jimmy 嚴重的酗酒嗑藥問題而離團勒戒之後,三人編制的樂團整體視覺感就更強烈了。她們是如此獨樹一格,如果樂評們沒有為她們量身打造發明個什麼「南瓜搖滾」的新標籤,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這個標籤除了 Smashing Pumpkins 自己以外,也很難找到適合歸納在同一個分類的其他樂隊。

1991 年的首張專輯【Gish】已經相當成功為 Smashing Pumpkins 搶下灘頭堡,兩年後跟進之作【Siamese Dream】更大賣四百二十八萬張以上,1994 年推出【Pisces Iscariot】的 b-side 選集也是南瓜迷不可錯過的作品。1995 年放棄與 Butch Vig 合作的既有製作模式,改找了參與過 U2Depeche ModeNine Inch Nails...等重要樂團專輯的王牌製作人及錄音師 FLOODAlan Mulder 擔任監製的決定,推出了野心勃勃的雙 CD 概念專輯【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把 Smashing Pumpkins 的地位拉抬到一個頂點,卻也埋下在極端成功與忙碌的雙重壓力下迷失自我的種子,鼓手 Jimmy Chamberlin 就是在這張專輯發行之後的巡迴演唱夥同樂團巡迴時的支援鍵盤手 Jonathan Melvoin(我沒有從來記住過這個名字,真抱歉,願妳安息,rest in peace)一起在旅館中嗑藥,結果該 Melvoin 吸毒過量當場死亡,Jimmy 也被暴怒的 Billy 開除。

在【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之前 Smashing Pumpkins 幾乎沒有失手之作,但在踢走 Jimmy 又遭逢 Billy 的母親過世後於 1998 年所推出的【Adore】專輯,Pumpkins 成了三人編制的精簡組合,錄音時鼓手的角色直接由機器鼓、電腦程序設定替代。聽起來就像另一張不那麼賣弄性感的 Depeche Mode 吧,我想。後來 Jimmy 勒戒成功,又重新加入 Pumpkins,2000 年很快再度推出新專輯【MACHINA/The Machines of God】,有了 Jimmy 凶猛剽悍的重型節奏回歸,南瓜迷無不重新被吸引回來,但 D'arcy 在錄音完成後毅然離團,改由跟 Nirvana 有裙帶關係的 grunge 教母團體 Hole 的貝斯手 Melissa auf der Maur 入替,然後樂團也在巡迴演出結束後又走向解散各自單飛的命運。

一直講大家早就都知道的歷史故事好無聊,反而我自己對 Pumpkins 的主觀感想都還來不及寫進來。不如後面的故事明天再繼續好了,也省得還要多花時間想再來要寫哪個團。

GishSiamese DreamPisces Iscariot
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AdoreMACHINA/The Machines of God

不小心逛到這個叫 Billy The Ego Maniac 的網站,裡頭有好多關於 Pumpkins 的自製漫畫,主要以諷刺 Billy Corgan 在主導樂團創作時的獨裁專制為主,多少點出了 Pumpkins 無法一路走下去的關鍵原因所在。重要的是,除了每個人物身材都太瘦長之外,其實這些漫畫造型都還蠻傳神的。有點機車,可是也頗可愛。

Billy The Ego ManiacBilly The Ego Maniac

     Share/Save/Bookmark

0 chorus resound:

 

FinderiCal: my Google Calendar plan4funMail: drop me a lineiPhoto: my flickr photosiMovie: my bootlegvideos on YouTubeFinalCut: movie premieresGarageBand: i wanna rock !iTunes: play that funky musicQuickTime: front row cinemaSafari: Internet Surfing Matrix ReloadedPages: i can read tooKeynote: notable quotesiChat: blahblahs of my miserable lifePainter: drawing graffitiMotion: i love this game !Tachikoma: Ghost in the ShellVoiceOver: i'm biased & saying it out loudSystem Preferences: rss takeout Recycle B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