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bookmarks my bootlegvideos my flickrphotos rss takeout send me a note font-size:12px font-size:14px font-size:16px

2005/07/19

孫燕姿

一開始見到她的人、聽到她的歌,我便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這個從新加坡來的女生。我看到了她應該值得被更多人喜歡的特質,也很熱心地向周遭友人推薦這個新的聲音,但是我並沒有預見到她會如此大紅大紫,不但順利拿下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更能躍升為歌壇小天后和排行榜暢銷常勝軍。

孫燕姿

套句當時唱片公司為她所下的宣傳文案台詞:「沒有一個 22 歲的女生,像她這樣唱歌。」她是孫燕姿

2000 年那個夏天,我在《PASS 派司音樂雜誌》上利用這麼一個小方塊,試著推薦當時知名度還不太高的孫燕姿和她的首張同名專輯。那個時候我只是個喜歡音樂的學生,從那些知名樂評人的示範中學著也整理自己聽音樂的心得,訴諸文字,自由投稿到雜誌社以跟更多同好們分享。我不太敢挑太大牌的樂團或唱片公司正狂力主打的歌手來寫,因為猜想那些大概早就都是某些寫手大大們的守備範圍,但我更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見識來介紹太冷門的獨立音樂,所以我通常會挑剛出道還看不出能紅到什麼地步的新人、新興樂團來寫,或是某些大堆頭的合輯,或是可能太流行大大們大概有些不屑一顧但仍有一定水準值得一聽的片子。孫燕姿正是我當初看好可以下手的對象。

藝人:  孫燕姿
專輯名稱:孫燕姿
發行公司:華納音樂,2000

孫燕姿她很年輕,外貌討好,清爽自然,是廣告商會鍾意的那型女孩。她咬字清楚,嗓音頗有特色,是辨識度極高的快紅新聲。她 22 歲,彈鋼琴,來自新加坡,她是孫燕姿。首波主打《愛情證書》有討好市場的流行曲調,早能在 KTV 裡預約高點播率,《天黑黑》更是深深打入聽眾的心,鋼琴伴奏悅耳,詞義深遠頗能引起共鳴,演唱的感情更肯定使聞者無不動容,堪稱國語歌壇難得的佳作。專輯裡幾首融合 folk-ballad、輕搖滾的《超快感》《自然》在新加坡樂手的襯托下呈現出決不是市場上慣例少女偶像歌手泡泡糖舞曲所能展現的雀躍輕快情懷,其中的貝斯聲線尤其搶耳值得細細品味。另外《終於》有點西洋紅髮另類女伶 Tori Amos 的味道,而燕姿也貢獻了一首自己的創作《很好》在在都讓這張同名專輯在一片市道風行的 R&B 之聲外,提供了清新的另一選擇。除了整體呈現的感覺略顯超齡成熟,對於這張【孫燕姿】首張同名專輯,我沒有什麼好挑剔的了。

█ BIAS June 2000

孫燕姿這篇文字刊登出來的同時,唱片公司已經開始狂打《天黑黑》,這是一首即使不必強打也必然會自動跳出來、引起廣泛共鳴的經典流行佳作。也差不多是同一個時候,發生了台中簽唱會的槍擊事件。我不敢說這個事件的發生對孫燕姿後來的事業發展會有多麼正面的效果,顯然也不會是因為我在個傳閱率並不高的免費刊物上寫過什麼文字的功勞,但我們的確可以非常確定旋律容易琅琅上口、詞境也很深入人心的《天黑黑》已經在市場上發酵擴散,成了當下最熱門的點播歌曲,孫燕姿的通告也始終滿檔,人氣買氣更直升不墜。

然後我爭取到了在 EMI 唱片公司企劃部為更多樂迷服務的工作機會。竄紅的孫燕姿成了我們家歌手藝人最可敬的對手。我還記得當她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發表了第二張專輯【我要的幸福】並在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辦發片演唱會的那一個傍晚,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公司裡有同事看著娛樂新聞台的 SNG 現場直播報導還問我不是很喜歡孫小姿嗎怎麼不去參一咖。嘿!我們家自己藝人也發片在即,我還有重要任務在身啊,可以走嗎?我的主管這時走了進來,問我如果同樣人氣鼎盛的蕭亞軒跟孫燕姿強碰,誰在市場上比較有勝算。我幾乎不假思索有我自己的答案,而且我知道那跟我的個人喜好無關,但既然蕭亞軒當時是咱百代體系的小天后,我一個剛進公司的小菜鳥也不好意思誠實回答太刺耳的答案。

流行取向的跳舞音樂,即使作得水準一般,只要穿得清涼火辣,運氣再好一點,或許仍有一定的市場熱度,但若拉長時間縱線來看,恐怕不容易持續被觀眾喜愛、記憶,並願意不時回頭找尋回味。我想孫燕姿的製作 team 在當時的確抓對了方向,從後來台灣華納音樂總經理周建輝先生出版的書籍【打造】,就可以看到當初她們的決策過程和選擇與堅持為何。

【偏見搖滾筆記】

藝人:  孫燕姿
專輯名稱:自選集 START
發行公司:華納音樂 2002

Strange Little Girl

Strange Little Girl。有點陌生卻又似曾相識的歌,記得當時年紀小的回憶,人氣無敵的華語流行樂壇小天后。【Strange Little Girl 怪怪小女生】同時也是西洋氣質女伶 Tori Amos幾個月前剛發表的顛覆翻唱之作專輯標題。

要評價一張翻唱專輯大致上並不特別困難,關鍵字是「版本」,緊扣的精神則是「經典」與「超越」。在流行樂壇中,常常一首歌抽掉電吉他跟鼓的音軌也就足以構成另一個什麼「抒情版」去跟「搖滾版」「激情版」相對了,但那其中的說服力卻往往是薄弱的。拿翻唱這碼子事來說,翻唱可能是為了致敬,也可能是為了「見賢思齊」的搭銷量便車,這是以動機論;在音樂成品的表現成就上來說,翻唱的成績就只有瞠乎其後簡直辱沒原版、全盤兼顧尚稱不失乃風、或者天馬行空畫龍點睛的顛覆與超越三種情形。

這一張孫燕姿的自選集,選的是孫燕姿個人生命中音樂路程上的幾首別具意義的歌曲,在動機上應屬紀念與致敬,比起如動力火車之流刻意親近點播排行榜的口水組曲,這類自選集該是還多了幾分誠意的。所以我們聽到了燕姿小時候跟著孫爸爸哼唱的《橄欖樹》,聽到了燕姿生平買下的第一張唱片的藝人 Alanis Morissette 的《That I Would Be Good》,聽到了燕姿在學生時代跟著姐姐同學一起感動一起 high 的《Hey Jude》跟《Venus》,聽到了進入演藝事業之初夢想跟偶像一樣閃耀的《沒時間》《原來你什麼都不要》《天空》,還聽到了生平賣出的第一首創作原型《Someone》,另外則是出道後聽說聲音特質有點像就唱了的《Silent All These Years》跟小時候家庭旅遊穿著小男友送的衣服參加歌唱比賽選唱的《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嘿!這理由會不會稍微牽強了點哪?幾乎是綜藝節目成語造句的「老王得到一張匾額...」的耍賴法了嘛,呵呵。但生命有時就是這樣,沒有什麼道理好講的,這仍是十首在燕姿生命裡產生過某些作用的歌。專輯最後還附加兩首破壞原本完整概念的廣告歌。其中《就是這樣》並且還是先前【風箏】專輯改版後的限定加贈單曲,大概是上一張商業機制操作過頭的虧心補償吧,但這種今是昨非的動作又會破壞原本的策略,至少等到下一張全新大碟再附上這兩首廣告歌才不會也縮短改版專輯的生命週期嘛,自動湊上「果然為了賺錢無所不用其極」的不打自招,平白又折損一次華納音樂在消費者心中的威信形象,嘖!

回到音樂。前面提到過,翻唱總是會被拿來跟原版比較,如果還有其他翻唱的版本,當然也會被一併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被檢視。愈多不同的翻唱版本同時也意味著該首原曲不可動搖的經典地位。而有些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她們確有難以被超越之處,The Beatles的《Hey Jude》有溫柔的關懷,最後的 na na na na 大合唱是世界一家的愛與和平大和解,即使在先前唱到一句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漸漸激昂的段落,燕姿遵循 The Beatles 原曲吃力拔尖的勉強吊嗓卻因人單影隻而顯得太過單薄也都是可以被原諒的小缺憾了;Tori Amos 的《Silent All These Years》本身已成經典的簡單鋼琴演奏在任何翻唱版本裡都是被一再重複不忍稍作更動的經典樂句,當年王菲的國粵語版本在編曲與唱腔上選擇了幾乎是百分百重現的完全復刻,而燕姿的版本則加重了其中段落的節奏,加上巧妙設計過的真假音轉換唱腔,雖然不及 Tori 原汁原味的淡淡幽怨有種適當留白的美感,卻增強了情緒的轉換,仍是相當精彩過癮;燕姿版的《橄欖樹》不比齊豫美聲演繹不食人間煙火的高雅,但樂器演奏與聲效在高低音音場的相互補位製造出了寬廣的飄零空間,詮釋起老爸那個年代的民歌仍是仿若黃梁一夢,比起同時間亦選擇翻唱的費翔那造作過頭的成就平平版本,更是多得一派少年清純的夢幻浪漫;翻自經典舞曲團體 Bananarama 名曲的《Venus》隨時遞移翻新的搖滾化編曲帶點復古卻又不會顯得老氣,擺動的節奏配上自信的唱腔,塑造了新時代的潮流美神;Patty Smyth 跟 Don Henley 合唱的《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本就是叫人心碎的抒情小品,但這樣的詞曲以燕姿二十出頭的清純年紀唱來雖然仍悅耳叫人動容卻略嫌老成,說服力恐怕不及由在影集《Ally McBeal 艾莉的異想世界》裡駐唱的 Vonda Shepard 之類的成熟歌手配合都會男女愛情觀的劇情來唱上一段吧;正式出道前寫給同門師姐鄭秀文的《知道的請告訴我》原曲《Someone》雖是學生時代的處女創作卻已經相當成熟,比起鄭秀文抒情版本的《知道的請告訴我》當然《Someone》才是原汁原味,真假音轉換的曲調頗有其偶像之一 Alanis Morissette 女力搖滾之風,而真唱起 Alanis Morissette 的《That I Would Be Good》當然也就游刃有餘;翻自莫文蔚的《沒時間》張惠妹的《原來你什麼都不要》與王菲的《天空》除了編曲配器音色上的些微調整外大致上並沒有大幅度的更動,《沒時間》有點例行公事了事的作法與唱腔上的模仿反而讓原版本刻意營造的復古調調消失殆盡,其實並不是成功的版本,也許如果能夠找來同門師弟 Zip 一塊演奏莫文蔚先前翻自中國花兒樂隊的青春龐克《消滅》會更有行銷造勢的功能與樂趣吧;至於《原來你什麼都不要》與《天空》都是兩位前輩天后早已相當受市場歡迎肯定的熱門大作,既然無心如美聲團體 IPIS 蟑螂兄妹在版本上作變化與挑戰,自是平淡無華甚至味如嚼蠟可有可無,《天空》放在專輯結尾在氣勢上其實是愈來愈軟弱無力的,後面附贈的兩首 bonus tracks 廣告歌《就是這樣》與《Up 2 U》雖然熱熱鬧鬧幫忙挑起重新暖場重擔,但畢竟是突兀的,至少以另一張單曲 CD2 分開會比較不至於破壞自選專輯的原始完整概念。

身為銷售排行榜與點播排行榜的雙料冠軍人氣小天后,期待孫燕姿必須以創意顛覆與開拓音樂新版圖的冒險精神一如 Tori Amos 怪怪小女生之姿優先於穩紮穩打鞏固既有市場的平民偶像毋寧是太強人所難未免不合商業邏輯行銷常理,但是要求製作班底在製作內容音樂水準上維持相對的高檔卻應該是合理正當的最低限度期許。雖然以目前孫燕姿過於密集頻繁的發片量與稍嫌漸漸失色的成績來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我們應該仍很高興這些作品至少都仍是水準之上的佳作,仍是成功地為最大眾口味的流行音樂建立了一個可資模範的高標。這張【自選集 START】在回溯孫燕姿個人音樂成長路程的同時,也可能是其萬眾年輕歌迷接觸到如 The Beatles、Bananarama、Patty Smyth、Don Henley(甚至因誤植而發現另一位偉大的搖滾教母 Patti Smith 或者由 Don Henley 再輾轉得到 The Eagles 的連結)等經典音樂作品以及如 Tori Amos、Alanis Morissette 等西洋流行樂界中不可多得佳作的契機與起點,也許不見得即時反應在唱片行部分經典專輯的銷售量上,但我相信至少在分享檔案的交流網路上,下載燕姿所翻唱過原曲的頻率應該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吧。某綜藝節目裡曾經流傳出一句名言:「偶像是有社會責任的。」孫燕姿以回顧個人音樂啟蒙的尋根之旅為流行音樂市場中年輕族群拓展了新視野的一道窗口,只要樂迷們能夠跟著展開對於經典優質音樂的自我追尋旅程,則無論孫燕姿翻唱版本表現是否真的能夠超越經典原唱,其實都是功德一件。

█ BIAS January 2002

孫燕姿從同名專輯【孫燕姿】開始,歷經【我要的幸福】【風箏】和翻唱專輯【自選集 Start】,大約是孫燕姿音樂事業的第一個高峰。我一直覺得,孫燕姿的音樂對華語歌壇最大的貢獻,在於她為流行歌樹立了一個聽來不至於太無聊的高標,值得業界其他競爭者好好看齊。但那或許真的只是我個人覺得,不只是因為「沒有一個女生像她這樣唱歌」,也因為這個環境裡太多濫竽充數的傢伙只懂得用低級或無知的方式抄襲模仿,最多也只得其形、未得其神。說這兩年多來的時間是第一個高峰,另一層的意義就是「再來就有點走下坡了」。我說的不是商業成績,而是專指專輯的音樂內容品質。

出片出得過度頻繁,製作班底卻大致上仍是那固定幾個合作對象,勢必要將所有人的能力壓榨到一個難以負荷的極限。到了【Leave】【未完成】時期,其實我已經不太分得出哪些歌是收錄在哪一張。加上這個圈子裡很多主事者大抵都相信她們的造型師好朋友 Roger 鄭建國在洗髮精廣告裡說的「已經作對的事情,何必再改變?」保守哲學,慣找同樣的攝影師、MV 導演、平面設計來打造消費者熟悉的視覺印象,即使偶爾換了人,也還是以蕭規曹隨的原則要求新合作夥伴控制她們的「quality control」。她還是擁有一開金嗓便能讓普通的歌化腐朽為神奇的好歌喉,自出道以來已經兩三年過去,還是沒有一個 24、25 歲的女生像她這樣唱歌(倒是這段期間以來又竄出另一個影歌雙棲的小女生,剛發片時其可恥的唱片企劃居然大膽公然盜用寫出「沒有一個 21 歲的女生是這樣唱歌的!小小的身體,卻發出巨大的聲音能量!」的文案,真讓人對這些傢伙感到失望,沒創意無所謂,沒誠意又不要臉就萬萬不行啊)。孫小姿的唱片仍然賣得呱呱叫,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至少也還是跟周杰倫S.H.E五月天等當紅炸子雞呈現平分秋色的局面,但實際上,能夠在歌迷耳朵裡留下印象的好歌確實是少了,這一點可以從 2003 年宣布要暫別歌壇一年之前所推出的雙 CD 精選輯【The Moment】裡收錄自後兩張專輯的歌曲少得可憐、而【Leave】之後的專輯發行首波宣傳點總是在又一次大手筆前往哪個異國取景拍攝 MV 這種跟音樂製作本身無直接關連的地方作文章,多少都看得出一些幕後支援漸漸顯得後繼無力的蛛絲馬跡端倪線索。

孫燕姿

我還記得燕姿幾年前曾被實踐大學邀請擔任特別講師,以自身唱片小天后的成績和往日在新加坡大學修習行銷課程的學歷跟同學們分享「音樂行銷」方面的實戰經驗。燕姿在宣傳、媒體、好奇的學生、歌迷們層層包圍下在擁擠的講堂上被問到關於「唱片預購及改版」風氣的問題,以及這個動作在唱片行銷上有什麼正面意義,燕姿的回答跟「反盜版」有些關係,而她那自台中簽唱會槍擊事件後便一直專事燕姿褓姆工作的宣傳「剛媽」忍不住跳出來回答:「不,這是跟宣傳有關。每次活動有不同的宣傳點,才有新話題能透過媒體帶給消費者」。我個人並不認為剛媽的回答才是正確答案。唱片的預購跟改版,對消費者而言這些產品最重要的附加價值在於有哪些夠吸引其願意掏出腰包的特典贈品,而特別在預購的部分,唱片公司可以在還未有盜版品及非法 mp3 於市面上流通前便透過預購確定一定的銷售量,這正是對抗盜版的最佳利器之一。當然也不是每個歌手樂團都有本事玩這套,展開預購活動但買氣不佳只是徒然丟臉而已。剛媽講的「事件行銷」當然也是有必要的公關新聞操作策略,但一時的見報率、曝光率如何並非消費者所關心的話題,把重點放在這上頭錙銖必較,反而可能讓注意到這則新聞的樂迷們體認到自己在唱片工業中被當作肥羊任人宰割的定位。如果不是像孫燕姿當時已經是頂天立地的堂堂天后,預購、改版再多次,又有什麼媒體願意買妳的帳?

如果工作 team 裡的領頭級人物對於歌手藝人的定位和行銷策略有了錯誤或保守的規劃及認知,或是對時空環境失去與時俱進甚至洞燭機先的視野與展望,那麼即使已經行之有年而且奏效的工作模式及黃金組合都可能因為保守又僵化而漸漸失色蒙塵。已經作對的事,還是有必要視情況而改變。就算不敢有大動作的變化,至少也得確定想要保持不變的這個部分都是不該驟然撤換改變的。譬如說,不要以為所謂「音樂精靈」,就只是在打安全牌的動人抒情歌之外,再加上一首有點另類感的快歌當第二第三波主打,就可以收買挑嘴樂迷的脾胃,《超快感》《零缺點》《綠光》《作戰》《神奇》《懶得去管》《奔》《慢慢來》在各專輯中似乎都扮演著一樣的角色、被賦予著相同的任務。這就是一種漸漸僵化的思考邏輯。誠然孫燕姿每張專輯裡每次我最期待的就是這個部分,但這幾首歌裡我找不到真正能跟《超快感》匹敵的。而我想其中的關鍵在於參與編曲錄音的樂手,能夠賦予這些作品什麼樣的生命力。我是新加坡錄音樂手界彈貝斯第一把交椅 Andy Peterson 的超級大風扇。吼~ Andy Peterson 這個元素才是比專輯封面攝影、首波主打 MV 導演必找黃中平擔綱更不可或缺、不宜變動的合作對象啊!噗~這抱怨只是來自我的個人喜好,大概無關普遍行銷效果。但每張專輯在視覺印象上都長同一個樣也實在是夠了。尤其黃中平是那麼堅持固定在任何作品中置入明顯相同個人風格標誌的作者。孫燕姿是那麼特別、有個性、真實的女孩,卻總是要跟其他歌手藝人分享相同的視覺風格,燕姿自己獨特的個性反可能都被導演的個人風格給吃掉了。我個人比較欣賞名氣可能稍小,但對作品要求更見細膩的徐筠軒導演(為燕姿執導過《開始懂了》《任性》等),而畫面構圖及質感還是跟黃中平、林錦和等前輩一樣乾淨漂亮美觀。

孫燕姿【The Moment】是一張夠水準的精選輯。精選的部分既然跳過了【Leave】【未完成】大部分的曲目,也就避開了代表性不足的隱憂。而六首新歌則幾乎支支強打,光兩首慢版抒情主打《The Moment》和電影主題曲《遇見》就已經都是《天黑黑》之後難得的水準以上之作。我甚至認為這樣的佳作同時放在新歌加精選裡好「浪費」,大可以另作單曲或 EP 發售,分別收錄於該精選輯及復出歌壇之後的新專輯即可,平平可能是同一隻羊剝兩次皮,或許這樣的操作方式會更具經濟效應,而因為歌曲實在動人好聽,歌迷的抱怨聲浪也不會太大。去年年底推出的【Stefanie】的確收錄了兩首趕不上精選輯發行的廣告歌,但就特別顯得跟專輯其他新作的曲目格格不入,又沒那麼好聽。這種作法對樂迷而言就可能只感受得到商業剩餘價值的再利用,而燕姿音樂作品的完整性再度被犧牲,但效果並不好,既然從過往經驗看來唱片公司並不特別在意「產品生命週期」這回事,真的不如改收或直接再加收《The Moment》或《遇見》,對消費者還比較有吸引力。

我還是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孫燕姿這個歌手。她的歌聲有一種特殊的靈性,而根據我曾經有過私下近距離觀察她的機會,我覺得她也的確擁有一些很吸引人難以抗拒的特質與真實個性。像昨天我寫得不好陳綺貞,我覺得孫燕姿對我而言也是個可遇不可求的 100% 女孩,只不過還帶有更多的中性/無性特質而已。而那中性/無性特質還能比陳綺貞吸引到更多女生的喜歡吧我想。這麼特別的明星魅力,真是太棒了。身為一個企劃人員,我也真的很希望有機會能作到擁有和燕姿接近特質的歌手呢。不一定需要像她那樣暢銷熱賣廣為人知,就已經是個難度夠高的大挑戰,但我想也會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和滿足吧。讓喜歡她的人更喜歡她,而非對其公司感到厭惡抱怨,對我而言會是比讓更多的人都知道她都想來買她的唱片更艱鉅的任務呢。

孫燕姿孫燕姿(改版)我要的幸福我要的幸福(改版)風箏StartLeave
未完成 (to be continued...)未完成(豪華版)The Moment (2CD)The Moment (2CD+DVD)StefanieStefanieMy Stefanie 2004 影音全紀錄(2VCD)

音樂這條路上,我總覺得作唱片是一個販賣夢想也製造夢想的產業,而既然是跟聽者搏感情、拚夢想,誠意永遠應該要比創意或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我真的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孫燕姿這個歌手。我對燕姿的作品永遠永遠都抱著一種高規格的期待,我希望她的音樂永遠能夠帶著更多的誠意,就像當年我們第一次驚豔於 22 歲的女生怎麼能夠這樣唱著歌一樣。

我想我永遠也沒辦法跟她一樣唱歌,但我很希望能變得跟她一樣瘦,瘦到沒有胸部沒屁股沒大腿沒掰掰肉才是超美的啦。嘿,我想我得了~愛姿症候群~ 我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孫燕姿哦... >///< *羞*

     Share/Save/Bookmark

0 chorus resound:

 

FinderiCal: my Google Calendar plan4funMail: drop me a lineiPhoto: my flickr photosiMovie: my bootlegvideos on YouTubeFinalCut: movie premieresGarageBand: i wanna rock !iTunes: play that funky musicQuickTime: front row cinemaSafari: Internet Surfing Matrix ReloadedPages: i can read tooKeynote: notable quotesiChat: blahblahs of my miserable lifePainter: drawing graffitiMotion: i love this game !Tachikoma: Ghost in the ShellVoiceOver: i'm biased & saying it out loudSystem Preferences: rss takeout Recycle B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