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bookmarks my bootlegvideos my flickrphotos rss takeout send me a note font-size:12px font-size:14px font-size:16px

2008/01/26

Cloverfield: 既炫又眩的災難紀錄片

CLOVERFIELD

昨天(01/25)傍晚搶在台灣首映的第一天就到戲院裡看了《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我也不知道該不該用自信滿滿的態度拍胸脯推薦保證妳一定也會喜歡,我也不知道可不可以稱得上是好看。我只知道看的過程到看完一小時內頭都好暈,渾身不舒服。事實上,在步出戲院的那一剎那,同場的觀眾就有人在出口抱著原本期待觀眾隨手帶走扔進零食飲料殘骸的垃圾桶吐了起來,我相信她應該不是自己偷帶酒進戲院看這齣電影的吧。《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好眩,也好炫。


看到《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妳一定會也應該必須優先聯想到的電影,可能是打出『size does matter(尺寸大小真的有差)』宣傳口號的好萊塢版怪獸片《Godzilla(酷斯拉)》吧。結合《Aliens(異形 2)》《Jurassic Park(侏儸紀公園)》兩大科幻賣座強片元素的《Godzilla(酷斯拉)》當年讓巨無霸變種蜥蜴從曼哈頓登陸美國本土,雖然不像大鬧日本東京的原版「ゴジラ(Gojira,哥吉拉)」還會噴火,但隨便掃動尾巴就席捲摧毀掉紐約市街上好幾棟商業大樓,好萊塢完美的電腦動畫、機械模型攝影技術,已讓日版看來還像由演員穿著道具服在縮小模型城市既笨重又看似充滿破綻的「特攝」更上層樓,雖然很多日本特攝迷對於享有「神獸」等級地位的陸上最強哥吉拉在好萊塢版改寫下變成單純誤入歧途且只有原始本能的改寫非常不滿,但是好萊塢對於酷斯拉來自何方加入核能影響生態變異的置入性環保議題,算是符合反核的政治正確(只不過電影尾聲讓酷斯拉死得太可憐顯然不在乎動物保育),其實也讓這次的改編比大多數演變為外星生物大亂鬥的日本特攝系列作更增添不少合理性和可信服度吧。

但《Godzilla(酷斯拉)》畢竟是 1998 年的作品,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紐約雙子星大樓世貿中心遭恐怖份子以飛機撞擊的「911 事件」之後,那電視上一再重複播放的飛機撞擊、大樓燃燒、倒塌 CNN 新聞畫面是那樣地叫人怵目驚心難以忘懷,幾乎已經深刻地成為全世界人們的集體記憶。在這之後無論再在哪裡看到紐約市遭受嚴重攻擊的片段,譬如斷了頭的自由女神像,911 的印象都會在潛意識中被召喚出來,即使明明是出現在擺明純屬虛構的電影之中,大多也都多了幾分寫實的恐懼,而不再可能讓觀眾單純感到娛悅地被眼前播映中的電影所取樂。

CLOVERFIELD

在電影《Godzilla(酷斯拉)》、911 恐怖攻擊事件這些先行條件構築的基礎下,進場觀賞《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的觀眾們對於接下來一個半小時究竟會看到什麼樣的劇情,即得到了一些編導正希望妳略作猜測的懸疑線索,再來才能對已經上鉤的預期心理作出製片 J.J. Abrams 最擅長的故弄玄虛與破格顛覆把戲。事實上,從當初一開始在同電影公司 2007 年暑期強檔《Transformers(變形金剛)》開播前的預告短片引起影迷密切關注起(請參閱天然の無菌豬:怪物災難電影【科洛弗檔案】令人好奇的巨型怪獸電影~賀歲檔強片『科洛弗檔案』~:不健全兔崽子東東的御宅筆記),到後來被發現原來是一連串有計畫性的宣傳噱頭「病毒式行銷」,每個階段釋出(或據稱是意外流出)的片段消息,「製造」以假亂真的報導勾起人們將畫面中的新聞事件與剛好要上檔的電影聯想在一起(【科洛弗檔案】:怪獸攻擊日本籍海上油井的特別報導),或是連進去可能根本看不懂在搞什麼鬼的相關網站 1-18-08(《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在美國院線上映日期),每個讓妳有心或無意接收到的懸疑訊息,都是讓人益發對一探玄虛心癢難耐的縝密心機盤算。不怕妳自己猜測亂想太多,就怕妳根本完全沒有接觸這些「外部文本」就傻傻走進戲院了,就怕妳完全沒有聯想到那些「外部文本」就呆呆坐著被晃到頭暈了,一張白紙進去、一張白紙出來,反而只會一頭霧水搞不清楚這部電影究竟在玩什麼吊人胃口的心理遊戲而已。這就是 J.J. Abrams 最機車卻又讓人(至少像我這種笨蛋)還是一再甘願受騙上當的個人風格啊。

我對 J.J. Abrams 既愛又恨的情意結真的很難解開了,看影集【ALIAS(雙面女間諜)】【LOST(Lost 檔案)】時,每次都嘛是抱著『到底會怎麼掰』『掰成這樣再來要怎麼收尾』的心態追著一集接著一集邊看邊罵卻又邊罵還是要邊看的啊。常常最感到不滿之處就是覺得有點虎頭蛇尾的傾向,掰到掰不下去就只好來個硬拗的爛收尾,反正拍到這裡妳不爽不要看啊不然妳又能怎樣,最多給妳一個『感謝五年來的支持』放在影集最後,懸念多時終於告一段落,即使對結局通常大概沒法感到滿意,但妳是要感到開心還是難過還是感動呢?

就像前年暑假 Abrams 進軍大銀幕之作《Mission Impossible III(不可能的任務第三集)》,妳看 Ethan Hunt 探員為了個「rabbit foot」出生入死,可是兔子腳反正就是黑白兩道各國秘密情報人員大家都搶著要的重要物件,但其實到頭來我們也不知道這玩意兒搶到手之後到底可以拿來幹嘛,總之 Abrams 用她特有的說故事方式吊到觀眾的胃口了,這才是唯一的關鍵。這次《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某些段落也還是隱約給我這樣的感覺。暈眩地看完完全由手持攝影機拍攝而成的《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後,妳還是不會知道這次攻擊紐約市的大怪獸到底從哪裡來,在曼哈頓跑來跑去又是為了什麼,甚至後來到底有沒有被美國軍方幹掉都還是無從得知。整個「柯洛弗檔案」到底還包含哪些其他機密內容我們都接觸不到,觀眾就只能呆呆地坐在戲院裡看完一支「一刀未剪」素人自拍的 DV 而已,DV 拍到什麼我們就看得到什麼,DV 拍不到的我們也都沒得猜。很機車對不對?這就是 J.J. Abrams 啊。

CLOVERFIELD

在戲院裡我一邊頭暈不舒服一邊想著,老實說這部電影真的很難拍啊。「一刀未剪」只是基於整部電影就是讓觀眾「完整」看完一支 DV 帶的表現形式而已,實際上的拍攝當然不是這麼容易。演員當然可以調度著在攝影棚裡搭建出來的曼哈頓街道上狂呼救命一邊逃命,但 DV 裡「不小心拍到」的巨型怪獸妳要怎麼讓她跟這些人類演員們演「對手戲」?這些就完全都需要經過精準的計算了啊。另外讓我特別感興趣的還有基於用 DV 記錄著這驚天大件事的表現形式,有很多 cuts 在銀幕上的呈現都是屬於「一鏡到底未經剪接」的長鏡頭,譬如主角們在街上感受到天搖地動的危機感,急忙躲進路邊商店避難,正以為外頭安靜下來時怪獸突然狂嘯而過,商店門窗玻璃全被震碎,主角們咳嗽著逃出商店,街上空氣中塵土飛揚,人們個個灰頭土臉,這些場面如果真的都如 DV 鏡頭所顯示緊湊發生,那麼片廠中每一個 cut 的調度也都要一氣呵成才行,那可都是比單純靠藍幕合成的其他大成本製作電影更複雜數倍的大工程啊。即使其實都是分段拍攝,這些難拍的場景段落要怎麼巧妙地接合成看不出破口的長鏡頭,也都非常考驗電腦動畫合成師和剪接師的專業功力吧。

我真的覺得《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很炫。當然也還是有很多不盡合理的地方,譬如說在大部分動作片裡只要反派角色身體被鋼筋鐵條貫穿大概就等同於當場死亡了,不知道算不算女主角的正妹角色卻可以在未經專業醫護包紮的情形下赤著腳丫跑過大半個到處是碎石殘瓦破片的紐約市街,完全沒有失血過多昏迷休克的顧慮;又譬如片中手持 DV 者既非在新聞媒體工作的專業攝影記者,我很難相信她會在無論任何緊急狀況下都捨不得停機放下 DV 去幫助同伴、或顧好自己脆弱的小命專心逃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鐵隧道裡,哪有可能讓主角群們手上唯一提供光線來源的手持 DV 者走在同行四人的最後面?被怪獸追殺的生死交關之際,哪有可能一邊沒命奔逃還會惦記著要把鏡頭正對著逃跑方向,這是手持 DV 而不是扛在肩膀上的傳統攝影機啊。但這些都不是什麼致命的缺陷或重點,畢竟電影院裡如果有一半的時間播放著反轉 180 度倒過來的畫面,雖然比較符合抓著 DV 死命奔逃時的人體工學,但萬一本來就很想吐的觀眾還扭到了脖子,那可就更容易被投訴給負評了啊。

在前往西門町買電影票前,我才剛先繞到南陽街附近吃了晚餐再經過漢口路一排攝影器材店買了三捲 DV 帶,這是我要拿來拍地下樂團 livehouse 表演的 bootlegs 用的。這年頭 DV 帶都嘛只有 60 分鐘長度的規格啊,中途不換帶子的話怎麼有辦法拍得了電影 83 分鐘那麼久。我記得較舊型 D8 規格的攝影機好像可以,但是已經不是主流機種了吧,影片頭尾和每次停機重新再拍都穿插著沒有被覆蓋掉的男女主角恩愛影像記錄,則代表使用的也不是硬碟錄影格式的新型 DV 啊(補充說明:根據考證(How does the camera's battery last for seven hours or more?),片中主角們使用的 DV 機型是可以使用超過 74 分鐘的電池與 90 分鐘的影帶的)。其實電影裡呈現出來的畫面質感,我猜測大多數應該也不是真的拿 DV 出來拍,只不過是用真正拍電影用的高規格數位攝影機偽裝成 DV 而已吧。

CLOVERFIELD

既然在戲院裡坐了十幾二十分鐘開始漸漸確定這部《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應該就是從頭到尾用平民百姓的主觀視野來記錄下紐約被不明巨獸攻擊的事件(相對於例如【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Neon Genesis EVANGELION,EVA 新世紀福音戰士)】或<《Independence Day(ID4 星際終結者)》跟來襲使徒或外星侵略者正面對決的世界救星全民英雄角度),大概也不會再另外有別人也拿 DV 利用手機錄影功能記錄下其他角度的觀點作為補充,則又讓本來就生性愛亂想、看 J.J. Abrams 電影又不得不更疑神疑鬼的我開始猜測著劇情走向。以本片沒有啟用大牌巨星的選角策略,加上反正是 DV 內容,片名「clover field」其實是指長滿苜蓿植物的紐約中央公園又是作為檔案代碼,這代表這 DV 後來已經被尋獲、怪獸攻擊事件已經被歸檔,我們可以合理推論,鏡頭裡看得到的每個角色,沒有誰是不可以死掉的;如果主角們有順利生還,應該是把影帶賣給新聞媒體海撈一票獨家獎金,而非基於國家安全機密之類的理由對國防部白白奉上吧。而事件即使已被歸檔,如果整部電影的劇情就只有進行到這捲 DV 播完為止,也很難推斷不知名的怪獸下場究竟如何,甚至就算真的被美國軍方出動什麼高科技武器幹掉,顯然必定不會只是哥吉拉或鹹蛋超人故事裡只是出來陪葬的自衛隊機槍火箭坦克這種等級的火力能解決的,能把這麼大隻怪獸幹掉的重型地圖兵器到底有多威,從逃難中小市民的角度,也未必這麼巧剛好能捕捉到那些畫面啊,近距離拍得到的話影帶搞不好都該連帶一起被燒毀了吧。

結果我大部分的推論與猜測都是正確的。可是如果妳還沒看過《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千萬不必擔心讀了我這篇觀影心得文會破壞了妳自己看電影的樂趣。這部電影的樂趣... 其實我也不知道在哪裡。對我而言,《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就像是《Godzilla(酷斯拉)》加上《The Blair Witch Project(厄夜叢林)》的綜合體,讓妳一邊看身旁女性觀眾大呼小叫的怪獸災難片一邊享受乘坐六福村笑傲飛鷹的暈眩刺激快感,算不算一種混搭的樂趣?妳在看《The Blair Witch Project(厄夜叢林)》的時候哪有在擔心主角的 DV 有沒有拍到女巫邪靈的啊?哪有人在祈禱希望失蹤的主角後來有被找到、原來只是年輕人裝神弄鬼的惡作劇啊?那些顧慮都已經變成後設的樂趣,而非在戲院當下中真正會讓觀眾享受到的「樂趣」的啦。

也許,這故事只發生在電影裡,不必擔心走出戲院以後自由女神的斷頭或右手火炬突然跟一堆焦黑屍體、被放棄的汽車等交通工具橫陳在眼前街頭,安全地進行了一場為期一個半小時的冒險,就已經《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是最大的樂趣了啊。

CLOVERFIELD

可是真的暈死我了。派拉蒙應該在全球各地首輪院線隨票附贈暈車藥和嘔吐袋的啊。


P.S.: 要想找到更多《Cloverfield(柯洛弗檔案)》前因後果的線索應該看這邊:Cloverfield CluesFAQ for Cloverfield1.18.08blogspot 等挖寶尋蛋網站,英文太多懶得看的話至少追蹤一下漫畫連載 Cloverfield: Manga "Kishin", Part I,或是參考這篇 The Mystery Box - Cloverfield,包括文章底下的回應也提供了更多讓人玩味的蛛絲馬跡(什麼?劇中角色還有 MySpace 帳號?! 她們的生活、情感都記錄在上頭?! 這種「戲外戲」已經不只是「病毒行銷」,而是真的鋪天蓋地在建構一個足以讓人信以為真的 hyper-reality 虛擬真實架空世界了啊)。J.J. Abrams 真的是心機超重的 storyteller 啊啊啊...

http://www.myspace.com/robbyhawkins
http://www.myspace.com/beth_mcintyre
http://www.myspace.com/jj_hawkins
http://www.myspace.com/lily_ford
http://www.myspace.com/hudsonplatt

(可惜這幾個 MySpace 檔案的 last login 最近登入時間都在電影上檔後一天,而不是電影中怪獸侵襲紐約市之前,真是百密一疏啊... )

(緊急更正:結果經我更進一步檢查,原來故事是發生在 22/05/2008 傍晚到 23/05/2008 清晨,而不是我以為的 2007 年五月,這些主角還有四個月的時間可以繼續在網路上玩交友寫日記!)






     Share/Save/Bookmark

0 chorus resound:

 

FinderiCal: my Google Calendar plan4funMail: drop me a lineiPhoto: my flickr photosiMovie: my bootlegvideos on YouTubeFinalCut: movie premieresGarageBand: i wanna rock !iTunes: play that funky musicQuickTime: front row cinemaSafari: Internet Surfing Matrix ReloadedPages: i can read tooKeynote: notable quotesiChat: blahblahs of my miserable lifePainter: drawing graffitiMotion: i love this game !Tachikoma: Ghost in the ShellVoiceOver: i'm biased & saying it out loudSystem Preferences: rss takeout Recycle B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